近幾十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建筑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無論是商業住宅還是市政交通以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在速度和質量上都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然而,近幾年,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筑行業似乎遇到了瓶頸----項目越來越難找,而競爭卻越來越激烈,于是,大家對建筑業的發展有些迷茫,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在哪里?
其實,我們從建筑業的發展過程來看,從追求速度、質量到今天追求環保和智能化、個性化,建筑業也在進行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筆者認為,從目前來看,在國家進行中國制造智能化的轉變與發展之時,也為建筑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機會窗口——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從2016年開始,國家就開始著手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準備與規劃,2016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這個信號表明,建筑的結構性改革迎來了契機,裝配式建筑迎來了發展的機會。
盡管如此,這幾年來裝配式的發展并不盡人意,并沒有層現出繁榮的景象。究其原因,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傳統建筑的影響,人們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認識還不足,知識性人才在建筑業方面還沒有形成虹吸效應;其次,剛剛起步的裝配式在成本上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還沒有得到業主方面的認可,第三,市場需求還并不迫切,一些諸如環保、智能化方面的應用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可,更重要的是,大家認為,在發展初期,政府的扶持還只是口頭上,無論是引導還是是監管還沒有見到具體行動。
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一些真金白銀的措施逐步得到了落實。2017年、2018年、2019年又先后多次出臺了關于裝配建筑發展的行動方案以及相關的管理辦法;而各個地方結合自身的狀況又出臺了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細則和措施,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例如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裝配式建筑,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通知》,在這個通知里,對裝配式建筑的實施作出了硬性要求,通知規定,從2020年起,主城各區每年在建設項目供地面積總量中實施裝配式建筑的面積比例不低于30%(其中兩江新區不低于50%),并逐年增長5%,特別是針對一些政府投資項目,進一步明確了裝配式建筑的要求。

而在重慶市的一些區縣,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扶持更加明確和具體,比如重慶市九龍坡區為吸引裝配式建筑到自己的區域發展出臺了現金獎勵政策,對達到目標的企業還進行資金扶持和稅收方面的優惠,這些政策的實施對許多裝配式建筑企業有很大的吸引力。
所謂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相關政府的鼓勵下,裝配式建筑企業無疑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風口。重慶爾安機電設備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機電、空調、消防方面的安裝和機電安裝的工業化生產配送,具有國家一級資質,公司從2010年開始,就建立了相配套的機電產品生產制造工廠,從將機電產品工廠化開始,到逐漸向裝配式、工業化方向發展。為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機電,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從設備、技術研發到產品信息化,都具備了相當的儲備,開發了許多適合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產品。這是一款重慶爾安機電自主研發的新產品——裝配式風機房,集排風、降噪、除塵為一體的裝配式風機房,不僅外觀漂亮,而且質量可靠,安裝也非常方便。出口到孟加拉后,客戶直接拉到現場,接上電源就可使用,深得客戶的歡迎。

爾安機電生產的集成風機箱

在孟加拉電廠現場吊裝
結合現在5G的發展、智能化的需求,裝配式建筑也是智能制造的體現。比如爾安公司開發的智能風機,不但對空氣質量能進行監控,而且通過手機操控,方便又環保,對一些高端場所和高端用戶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爾安機電開發的智能環保風機
總的來說,裝配式發展將迎來井噴式的一個發展機會,誰能占得先機,就能搶得啖頭湯。 |